一鏡在手 無所遁形
皮膚鏡被稱為皮膚科醫師的“聽診器”,通過使表皮下解剖結構的可視化,皮膚鏡可充當臨床觀察和組織病理學的橋梁,是皮膚科臨床一種新的、重要的輔助檢查和診斷方法。簡單的說,皮膚鏡就是一種“放大鏡”,可以更好的觀察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皮膚癥狀。雖然皮膚鏡可以幫助診斷很多癥狀,但是最常用的仍然是檢查惡性黑素瘤。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難分辨的惡性黑素瘤,可以提高觀察的敏感度和特異性。
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皮膚科于6月份引進引進皮膚鏡,經過3個月的臨床應用,皮膚科醫師們通過對皮損的皮膚鏡觀察,準確、客觀地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表面看深層、透過表皮看真皮、透過肉眼看鏡下。
基地細胞癌(BCC):樹枝狀血管,潰瘍,大的藍灰色卵圓形巢,楓葉狀結構,藍灰色的小球和車輻條樣的結構,同時缺乏色素網結構,血管結構是 BCC 皮膚鏡下最特異的表現。
色素性基地細胞癌(BCC)
脂溢性角化?。⊿K):多見粉刺樣開口、粟粒樣囊腫、溝脊結構以及蟲蝕樣邊界及鋒利而清晰的邊界線等特征。
葡萄樣血管瘤
日光性角化(AK):是日光長期曝曬損傷皮膚所引起的一種癌前期損害,可以發展成為鱗狀細胞癌,好發于中老年人的暴露部位,皮膚鏡特點為 :紅斑或假性網狀紅色背景,其上有白色的毛囊開口,表面覆蓋黃白色鱗屑 ;一些角化過度的患者甚至可以在毛囊開口處見到白色至黃色的角質栓,周圍可伴有波浪狀線形血管,典型的日光性角化呈現草莓癥。
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皮膚科引進皮膚鏡后,不但在疾病診斷方面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有利于白癜風等疾病的后期療效觀察以及銀屑病、濕疹、脂溢性皮炎等疾病的鑒別診斷。實踐證明,皮膚鏡是一項非侵襲性、簡便的診斷技術。它使肉眼看不見的形態學特征得以顯現,從而將宏觀臨床皮膚病學與微觀臨床皮膚病理學緊密聯系起來。隨著技術進步和理論完善,不論是在色素性疾病,還是在非色素性疾病,皮膚鏡將成為診斷皮膚疾病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