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單孔腹腔鏡技術介紹
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腹壁無瘢痕手術(scarless surgery)已成為人們研究的新熱點。其基本入路是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和經臍單切口腹腔鏡手術(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SILS)。NOTES是通過自然腔道(胃、結直腸或陰道)的切口、將軟性內鏡置入腹腔進行手術,從而達到腹壁無瘢痕、術后疼痛更輕和更加微創、美觀的效果,然而,由于NOTES技術難度較高,時間和金錢大量投入,存在腹腔感染和臟器穿刺孔漏的風險,至今尚無客觀證據表明其安全性、倫理認可程度和費效比等方面具有優勢,其結果仍差強人意,所以,NOTES尚未得到廣泛認可,特別在小兒還未見臨床應用。同NOTES相比,SILS不存在胃或結腸穿刺孔關閉的技術困難、以及內臟穿刺孔漏帶來的腹腔污染的可能,幾乎可以避免目前NOTES技術存在的所有問題,而且技術難度大為降低,便于推廣應用;同時除臍部皺褶處外,腹壁幾乎無可見的手術瘢痕,完全可以達到NOTES技術所帶來的腹壁美容效果;用5mm腹腔鏡代替NOTES技術所需要使用的內鏡,可以很好的解決內鏡下正位圖像難以控制的問題,得到與平時腹腔鏡操作時同樣的手術視野,術野光亮度和圖像清晰度比軟性內鏡大為增強。由于無須使用龐大、繁雜的內鏡設備,節省了手術室的空間和醫院的設備成本;由于使用普通腹腔鏡手術器械,更適合腹腔鏡外科醫師的操作習慣,使其操作難度和手術風險較NOTES大大降低,更容易被熟悉傳統腔鏡手術的醫生所接受,因此,SILS在世界范圍內已迅速引起廣泛關注。 2、單切口通道——多個操作孔的套管
⑴SILS port 由泡沫橡膠材料制成帶有三個小孔的套管,切口長度為20 mm,每個小孔可插入5~12 mm的內套管用于放入腹腔鏡和操作器械,彈性很好,可有效避免漏氣。
⑵Triport和Quadport 套管呈盤狀,切口長度為15~25 mm,可同時置入1個12 mm器械和2~3個5 mm器械。此套管有自我調節裝置,即使腹壁厚度達10 cm,亦可有效回縮,且與切口契合良好,避免漏氣?!?/span>
⑶多個小套管組合將套管制成小管徑和小封帽,通過臍部3個小切口放置,可插入1個5 mm和2個2.5 mm的腹腔鏡和器械。通過縫合可將其與筋膜層固定,其橡膠活瓣可防止氣體漏出。
⑷AirSeal 套管呈錐形,相對較大,雖無活瓣,但因內徑呈18~25 mm遞增,故保障了穩定的氣腹,并可有效排凈煙霧。
⑸Gelport 套管呈盤狀,由內外環組成,切口長度為10~25 mm。Gelport具有數層抗菌防水防護膜,可防止氣體漏出,且可同時插入3~5個器械,避免了因操作器械少,顯露困難而必須采用縫線懸吊的問題。
3、常見單孔腹腔鏡手術方式
⑴小兒腹股溝疝內環結扎術:于臍孔插入3mm或5mm套管建立氣腹,放入腹腔鏡,鏡下于內環體表處穿刺疝縫合針,先經內環內側腹膜外潛行越過輸精管入腹,預置結扎線,再沿內環外側腹膜外潛行越過精索血管由腹膜穿刺孔入腹,鉤掛預置結扎線牽出腹外,結扎于皮下完成內環高位結扎。
⑵闌尾切除術:經臍部三通道套管置入5mm腹腔鏡探查。用抓鉗牽引回盲部腸襻,尋找闌尾,如闌尾周圍與腹壁有粘連,則用電凝鉤予以分離,對于單純性或慢性闌尾炎,可將闌尾經臍部切口牽引出腹腔外,在體外分離闌尾系膜,切除闌尾?;撔?/span>闌尾炎可在腹內縫扎闌尾根部懸吊后,夾閉系膜血管,套扎、離斷切除闌尾。 ⑶膽囊切除術:切開臍部2cm進腹,置入三通道操作套管,建立氣腹,置入5mm腹腔鏡探查,另外兩個操作通道中分別置入直徑3mm或5mm抓鉗和電凝鉤,于右肋下穿入縫線用以牽引膽囊底,用電凝鉤打開膽囊系膜前后層,充分游離膽囊管,用施夾器于膽囊管夾閉或結扎,將膽囊管離斷。如遇較粗膽囊動脈,則置夾后電凝離斷。將膽囊自膽囊床剝除,標本經臍部切口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