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出生的邵衛一直以自己是一名助產士為榮,因為那是一份充滿愛的工作。自1997年7月從青島市第二衛生學校畢業以來一直在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產房工作,至今已有22個年頭。在日復一日的繁重工作中,她始終堅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良好的服務理念為孕產婦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尤其是自2013年任產房護士長以來,更是帶領助產團隊拼搏進?。阂环矫媲趯W苦練,提升業務水平;一方面開拓創新服務模式,提高病人滿意度。
精益求精,努力提高技術水平
積極參加一線工作、技術上不斷進取是她一直堅持的工作原則。特別是新開展的技術,她總是率先掌握要點,帶動全科發展,并堅持參加業余學習,努力拓展知識水平。在她的帶領下,產房先后開展了自由體位待產、自由體位分娩、晚斷臍、即刻皮膚接觸、溫柔接生等助產技術,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的飲食和運動指導。同時產房又是個高風險的部門,看似風平浪靜,卻時時暗流涌動,助產士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水平無法保證工作的安全。前不久,一位進入產程的產婦突發臍帶脫垂,幸虧經驗豐富她第一時間發現,并始終扭曲著身體跪在待產床上,保持手推胎頭的姿勢,一直到緊急剖宮產安全娩出胎兒。
以科為家,勇于奉獻
產房工作的不確定性使加班成為家常便飯,每當遇到加班,她總是沖在前邊,盡管家里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可她總是最早到達科室、最晚下班。早起接班前她要提前了解每個產婦的動態,下班時她要確保無異常才能放心離開科室。節假日,為了讓科室的助產士能多一點陪伴家人,她總是主動頂班,尤其是除夕夜,她的每個除夕夜都是在醫院度過。正是她的這種對工作的熱愛和對科內人員的關心,把全科人員緊緊凝聚在一起,發揮整體力量,開展各項工作。
創新服務模式,提升病人滿意度
作為一名兩個孩子的媽媽和一名老助產士,分娩經歷和工作經驗讓她深刻地體會到分娩過程對女性身體和心理的影響,很多女性的分娩恐懼會伴隨她們到很長的一段時間。如何才能緩解媽媽們的分娩恐懼,提升分娩感受呢?她提出了“愛的旅程(分娩全過程給予產婦深深的愛)”的分娩理念,并為此開設了一系列的愛心措施:
“愛的情書”——讓準爸爸參與到產程,以情書的形式寫下對媽媽的愛和鼓勵,這對準媽媽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動力。
“愛的擁抱”——不管是助產士還是家屬,在產婦宮縮來臨時均給與一定的擁抱和按摩,增加產婦的安全感。
“愛的梳妝盒”——一把梳子梳理的不僅是產婦的頭發,更是助產士對她們的愛和對工作的熱情。
“愛的生育舞”——產程中帶領準媽媽跳起舒緩的舞蹈,拉近她們與助產士的距離,并分泌放松激素(內啡肽),加快產程,減輕分娩痛。通過這些愛心舉措,大大增加了產婦的分娩感受,提升了對醫院的滿意度。
詩人泰戈爾說過:“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豐碑無語,行勝過言!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在平凡的崗位上,她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了精彩的人生之路!她的敬業、無私、大愛奉獻的精神正是南丁格爾精神的真實寫照!